你不能来,我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6-1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送教上门的前一天下午,老师们忙着整理教具、分装文具,还没忘给孩子们准备礼品。 11月24日,李成果老师教田绯凡学习唱歌,一旁的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为激发郭休猛学习数学的兴趣,钱昆老师特意制做了一个有趣的牌子。瞧,郭休猛看得可认真了。 在郭休猛一家人临时租住的家里,送教上门的陈冬梅老师往郭休猛的额头上贴小纸贴,对他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 送教上门时,丁文玲老师一边握着孙枭钦的手指着书上的图画,一边耐心地给他讲故事。 孙枭钦的妈妈高兴地说:“送教上门,可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大难题!” 送教上门的刘云霞老师,跪在地板上给陈芮昕做按摩。 两周一次的送教上门结束了,田绯凡依依不舍地把老师们送到大门外。

    “大娘,你平时用第四、第五指这样帮助孩子滚动按摩,孩子就会一点点好起来。”青年教师刘云霞一边给陈芮昕进行腿部按摩,一边给陈芮昕的奶奶示范讲解,指导她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11月24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的刘云霞老师和几位送教团队的同事,一起踏着积雪,来到西河镇海庙村的陈芮昕家里送教。陈芮昕今年15岁,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1个月,留下了脑萎缩的病症。

    “享受国家的教育政策,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这些身处偏远乡村、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们。”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司衍福说。从2014年开始,淄川区特殊教育中心开始组织教师送教团,两周一次为既不能随班就读、也无法到特教中心上学的孩子送教上门。截至目前,他们已为60多名残障儿童提供了免费的送教上门服务。

    “这些孩子绝大多数在偏远农村,父母文化水平比较低,家境困难,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也不太了解。”淄川特教中心副主任刘淑慧介绍说。送教伊始,老师们就挨个入户调查评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搞清楚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应情况、健康情况、家庭环境及社区生态等,研究制定送教方案,然后开始组团送教。

    今年9岁的智障男童郭休猛的家原本在德州,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淄川区杨寨镇月庄村居住。从今年9月开始,陈冬梅等几位老师开始送教上门。“每次都是几位老师一起配合,有的上生活语文,有的上生活数学,有的通过绘画与手工课进行大脑和手指协调能力训练。”郭休猛的爸爸说。临走时,老师们不仅给孩子布置了康复训练作业,还给家长详细讲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才能享受到国家关于残障儿童的各项福利政策,指导家长尽快办理相关手续。

    “孩子有智力障碍,不能独立生活,再加上离城区的特殊教育中心太远,没法每天接送,只能麻烦特教中心的老师们上门送教。”昆仑镇东笠山村7岁女孩田绯凡的妈妈说。这一天,李成果老师给田绯凡上了唱游与律动课,韩苗老师给孩子上了绘画与手工课,孙亮老师帮助孩子进行发音康复训练。田绯凡和老师们相处融洽,进步也很快。临走时,她还依依不舍地把老师们一直送到大门外。

    “付出,不一定就要回报。”刘淑慧说,“很多时候,送教团队的老师们9个月才能教会孩子‘1+1=2’,半年才能教会孩子分辨颜色,一年才能教会孩子立正站好……不管多么辛苦,只要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本报记者 张学军 魏海政 摄影报道)